每日精品咖啡文化雜志飲品界網(wǎng)小編去朋友家搜刮了一圈,把他家的Tiamo獨享手沖杯搶過來和大家分享!!哈哈,獨享?小編拒絕,好東西要喝朋友一起分享才快樂的喲~小編朋友說他感覺獨享杯的濾杯下水速度會比較慢,究竟慢到什么程度呢?萃取出的風味是怎么樣呢?

先來看看濾杯的結(jié)構(gòu),濾杯是不銹鋼濾網(wǎng)(免濾紙)所以網(wǎng)面是很密集,摸起來手感很光滑,清洗起來也沒小編想象中的困難,直接把咖啡渣倒掉稍微用水沖一下就干凈了(不過小編建議使用次數(shù)多時最好用牙刷刷一下會更加耐用,防止細孔堵塞)。濾網(wǎng)的角度目測約30°,很尖的錐形。小編把濾杯下墊拆了觀察一下它的流速。


今天幫忙做測試的豆子來自耶加雪菲的水洗沃卡,海拔1600~2300米的高海拔豆子,杯測時表現(xiàn)為檸檬、李子、花香等干凈清爽的酸甜口感。小編先用了常用的手沖研磨BG 5R(中國標準20號篩網(wǎng)通過率60%),90℃的水溫,30克水悶蒸30秒,再注入138克水,待水位下降至看見粉床后再次注水至227克,看見粉床后移走,總萃取時長是2’50”。下水真的是有點慢。

那它的風味會不會過萃呢?小編有點不想試,不過為了大家小編還是勇敢的嘗試了。咦~竟然沒有過萃還帶著檸檬、圣女果的酸甜,還有紅茶、茉莉花香,冷后有蔗糖的甜。中等的Body,比較均衡。但喝到最后會有點澀感和咖啡渣。

因為是不銹鋼濾網(wǎng)所以阻攔不了細粉掉到杯子里面,杯子的細粉會不斷的萃取所以喝到后面會有咖啡渣且有澀感。小編把研磨度調(diào)整到BG 6M(中國標準20號篩網(wǎng),通過率47%),嘗試通過研磨度減少細粉掉下去的量。

研磨BG 6M,90℃的水溫,30克水悶蒸30秒,再注入138克水,待水位下降至看見粉床后再次注水至224克,看見粉床后移走,總萃取時長是2’40”。下水略快了一些。在沖煮【耶加雪菲·沃卡】過程中就聞到很明顯的檸檬香氣,還帶了一點姜花,像檸檬姜蜜酸酸甜甜。喝起來有巧克力、柑橘、橙子的風味,整體也是干凈清爽的,回甘有蔗糖。最后還是有細粉存在。

小編不死心,再嘗試調(diào)粗到BG 6Z(中國標準20號篩網(wǎng),通過率36%),90℃的水溫,30克水悶蒸30秒,再注入138克水,待水位下降至看見粉床后再次注水至225克,看見粉床后移走,總萃取時長是2’35”。下水再快了一些。這次的【沃卡】風味仍然是干凈清爽的,但Body會略薄一些,有檸檬香、巧克力,柑橘、葡萄,回甘也有蔗糖風味。但仍不能避免細粉掉到杯子里去。

經(jīng)過三次沖煮【耶加雪菲·沃卡】的測試發(fā)現(xiàn)細粉是不可避免的掉到杯子里去,所以小編決定把細粉去掉再沖一次,看看是不是因為細粉的原因把濾網(wǎng)堵塞了造成流速慢。

研磨度BG 6M去細粉,90℃的水溫,30克水悶蒸30秒,再注入138克水,待水位下降至看見粉床后再次注水至227克,看見粉床后移走,總萃取時長是2’40”。去細粉和不去細粉在流速方面好像沒有多大的影響。去細粉后風味方面的變化呢?整體顯得更加的干凈,酸度比不去細粉時活潑,帶有檸檬的酸,有點圣女果的風味,回甘有蔗糖的甜,但是少了一些堅果風味。那會不會因為小編去掉了濾杯下墊使濾杯和玻璃杯之間密封性強了,下面的溫度高在升高沒有排氣孔,導致杯內(nèi)的氣壓增大所以減慢了流速呢?于是,小編把濾杯下墊重新裝上,再做一次。

研磨度BG 6M去細粉,90℃的水溫,30克水悶蒸30秒,再注入138克水,待水位下降至看見粉床后再次注水至227克,看見粉床后移走,總萃取時長是2’37”。能看出水位下降的速度略略的快一點。這次的沖煮后有很明顯的草莓香氣,喝起來有草莓的酸、檸檬皮油香氣、香料、 姜糖、堅果、巧克力的風味。

如果下面的玻璃杯換成了云朵壺排氣可能會更加好,所以小編繼續(xù)嘗試。研磨度BG 6M去細粉,90℃的水溫,30克水悶蒸30秒,再注入138克水,待水位下降至看見粉床后再次注水至226克,看見粉床后移走,總萃取時長是2’35”。水位下降略快一點了。整體風味比較干凈,酸味柔和,有檸檬皮油香、甘草、橙子,焦糖的甜味。

綜合上面的實驗,小編覺得流速慢是因為濾杯的角度較小,而且水溫上漲后咖啡粉會粘在濾網(wǎng)上所以看上去像不銹鋼濾網(wǎng)到處都能出水,流速快的假象變成了流速慢。而它即使流速慢時間長又不會過萃的原因在于它的粉床會比較集中,沖煮過程水流的攪拌范圍不大,水的流動性較弱,萃取速度較慢,所以即使萃取時間長了也不會過萃。相反的研磨度最粗的BG 6Z就會有點萃取不足而顯得風味比較薄弱了。把濾杯下墊加上或者把玻璃杯換成云朵壺是會對流速稍微有點影響,流速稍微快
一點點,但是整體的流速還是偏慢的。

其實每一個研磨度都能夠體現(xiàn)出【耶加雪啡·沃卡】干凈清爽的風味,但是小編還是更偏向于研磨度略粗的BG 6M因為香氣更加的突出,且整體風味均衡是一個相對理想的狀態(tài)。當然加上濾杯下墊感覺會更好些,小編不建議換成云朵壺,因為這樣獨享杯就失去意義了。用獨享杯就是為了方便收納、方便攜帶、方便獨享!今天確定了研磨度,明天小編就說說用Tiamo獨享杯用什么手法沖煮會更加適合喲~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網(wǎng)站部分內(nèi)容如圖片、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quán)注明出處,但因數(shù)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注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網(wǎng)站聯(lián)系處理,一旦核實我們將立即糾正,由“飲品界網(wǎng)”整理編輯,轉(zhuǎn)載請注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quán)請告知刪除,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