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烘焙日曬豆與烘焙水洗豆,是否應該采用不同的風火控制與不同的節(jié)奏,以便讓生豆的有機質充分發(fā)展它的風味?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應該如何落實到你的烘豆設備上?
- 思考這個問題時,除了水份蒸散容易度的差異外,豆子的導熱以及豆子密度對熱能的需求是否也應當納入考量?熱風的角色呢?
- 最重要的是你想烘出怎樣的豆子,然後去反推如何烘制某批生豆?! ∪绻锌梢粤繙y生豆含水量及密度的儀器來輔助,當然有助於我們思考,如果沒有,豆商提供的資訊就變得有點重要。如果連豆商的資訊都會失真,那就只能一試再試,事倍功半地累積自己的經驗值。 烘焙過程中的脫水離不開熱傳導,它直接影響水份汽化以及有機質化學反應的速率,然而現(xiàn)今,不論烘焙機是直火、半熱風、熱風,熱風都已成了烘焙過程中熱傳導的最主要關鍵,因此,唯有確切了解熱風對咖啡豆溫度的影響,才能真正掌握解碼的金鑰,進而加以善用。 火力調控是由大到小的情況下時,轉黃之前的脫水階段是以滾桶的傳導熱為主,降火之後的階段才是熱風的對流熱發(fā)揮區(qū)間。我的推想是,初期的大火,會造成滾桶壁的溫度遠高過入風溫度,入豆初期,烘焙環(huán)境與豆子最大的溫差來自於滾桶,而溫差大導熱效率就高,因此這個階段如何善用滾桶的傳導熱就成了主要課題, 豆表和豆心在低溫熱風與高溫熱風下溫差情況,若以150度作為轉黃進入梅納反應階段的參考溫度,可以發(fā)現(xiàn)190度熱風作用的這條曲線,當豆表150度時豆心只有90度,豆心150度時豆表已180度,其時間差距約35秒;而300度熱風作用的這條曲線,當豆表150度時豆心只有70度,豆心150度時豆表已225度,時間差距約20秒;上述這個溫度的差距代表的就是豆表到豆心的溫差梯度, 這個差距只有在豆表溫度接近風溫時才會拉近。水洗處理與日曬處理的豆子該如何烘焙? 讀過田口護書的人,大概都知道A、B、C、D豆是什麼意思,那是田口護發(fā)展出來的系統(tǒng)咖啡學,約略將生豆分為四大類,用來區(qū)分生豆的含水率及密度,其中D型豆的含水率和密度都是最高,依系統(tǒng)咖啡學只適合中深焙,若硬要淺焙,豆芯會烘不透,留下不好的味道。 中美洲的SHB就是典型的D型豆,豆身厚,密度又高,水洗豆的含水率通常超過11%,以個人經驗,不論是波旁、卡杜拉,一爆密的淺焙,真的會夾雜一些不喜歡的味道,有些人說是人蔘味、花生味、乾草味,比它經典的玫瑰花香、太妃糖香、香瓜甜香等還要突顯,烘深一點,核果香、牛奶可可甜香多了,但花香少了甚至沒了,底韻甜感不錯,但若控制不精準,就會帶點焦香甚至煙味而且有一點中焙的苦味。 舉個例子: 舉個例子,烘焙耶加雪菲 水洗 科契爾 G1 這次使用楊家飛馬800N烘焙機(最大烘焙量500g),每次的入豆重量在300g,入豆溫度在180度,滾筒轉速為60轉。使用的烘焙手法是前段大火脫水,初始風門50%,隨著烘焙的進行火力逐漸減小,風門逐漸開大,在一爆開始時風門全開。曲線: 轉黃點:152.4度 5分15秒 一爆點:185.5度 8分49秒 下豆點:196.7度 10分24秒 杯測時,風味描述中的花果香氣,比較明顯的反而是焦糖化反應產生的茉莉花、青檸檬、蔗糖、略有青草味道,堅果皮 烘焙耶加雪菲 日曬 G1 這鍋是一個淺度(肉桂烘焙)的曲線回溫和轉黃點與第一鍋基本一致,日曬豆在烘焙時其水份脫離速度比較快的現(xiàn)象, 會發(fā)現(xiàn)日曬耶加,脫水比水洗快,這樣日曬豆吸熱也需要熱量,控火的邏輯和水洗豆有一些不同,都是中火開始、轉白時調大火、轉褐時調小火,風力原則上都是越調越小,一爆開始調大風門。風味都發(fā)展完全,沒有草腥味,一點點的苦後回甜,風味的層次好太多了,甜感也好很多。曲線回溫和轉黃點與第一鍋基本一致。轉黃點 :151度 5‘17’‘分鐘一爆點: 185度 9分29秒下豆點:198.6度 10分20秒杯測的表現(xiàn)為,花香 柑橘 黃檸檬 焦糖 堅果 核果【推薦閱讀】日常烘焙 | 想學咖啡烘焙? 了解烘焙曲線的三個關鍵因素咖啡烘焙 | 焦糖化與梅納反應,咖啡中的焦糖風味又是怎么回事?
免責聲明:本文圖片全部來源網絡,網站部分內容如圖片、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注明出處,但因數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注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網站聯(lián)系處理,一旦核實我們將立即糾正,由“飲品界網”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