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別是即飲咖啡市場,異軍突起,大牌也紛紛入局:蒙牛和伊利分別推出即飲拿鐵咖啡,農夫山泉上線炭仌無糖、低糖即飲咖啡。
而將即飲咖啡根據(jù)包裝類型再次細分,我們發(fā)現(xiàn),采用瓶裝設計的即飲咖啡占比最大,達到了72.25%。
這意味著什么?


中國咖啡市場近年來被廣泛看好,一方面在于中國人的咖啡消費量有足夠大的成長潛力。
根據(jù)Frost & Sullivan公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2018年中國內地人均咖啡消費量僅為6.2杯,不僅和德國、美國等西方國家有較大差距,甚至不到中國臺灣地區(qū)人均消費量的3%。

另一方面,中國市場的實際咖啡消費量也處于增長的快車道。
根據(jù)Frost&Sullivan公開的數(shù)據(jù)計算,中國咖啡市場規(guī)模的增速為20.2%(2017年)和31.1%(2018年)。而國際咖啡組織公布的世界整體咖啡消費量的增速僅為2.5%(2017年)和3.4%(2018年)。
中國咖啡市場的增速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龐大的人口基數(shù)、一二線城市咖啡文化的興起、實體門店的快速增長,均代表了中國消費市場對咖啡產業(yè)的期待。
雀巢咖啡拿鐵、星巴克瓶裝星冰樂早已被消費者熟知,COSTA被可口可樂收購后的第一個大動作就是推出即飲咖啡系列產品。

除此之外,伊利推出圣瑞思冷萃氣泡即飲咖啡,蒙牛鮮牛奶品牌“每日鮮語”推出了冷萃咖啡拿鐵。今年3月初,以酸奶起家的網(wǎng)紅品牌樂純推出了新品“ONESHOT”冰滴冷萃即溶咖啡……
咖啡巨頭和乳品企業(yè),不約而同進入咖啡競爭大戰(zhàn),也從側面說明,即飲咖啡背后的市場空間。
與現(xiàn)磨咖啡側重社交、品味以及場景消費不同,即飲咖啡更加強調便捷與功能性的平衡。

1、包裝規(guī)格:瓶裝占主流,罐裝偏愛小容量
我們從整個即飲咖啡市場監(jiān)測到的包裝類型包括瓶裝、罐裝、杯裝、盒裝及袋裝,定位不同的消費場景。

采用瓶裝設計的即飲咖啡占比最大,達到了72.25%。這代表大多數(shù)消費者對于便于攜帶、隨時開飲的咖啡產品的訴求。
罐裝咖啡的占比也高達22.49%。與瓶裝相比,罐裝咖啡的口感更濃郁,同時更利于保存咖啡原有的風味。
杯裝咖啡占比雖然與前二者相差較大,僅為3.35%,但這種包裝容易給人更有格調的感覺,韓國品牌“每日咖啡師”旗下咖啡產品均采用這種包裝。

產品的定位也體現(xiàn)在容量設計上,罐裝咖啡的容量全部小于300ml,主要集中在200ml-250ml之間,占到總數(shù)的48.94%。
和碳酸飲料相比,這種容量明顯偏小,一方面因為罐裝一旦打開,需要快速飲用,否則無法攜帶。
另一方面在于消費者對攝入過多咖啡因的擔憂。罐裝咖啡既滿足解乏去困需求,又不必擔心飲用過多導致的咖啡因攝入過量。
瓶裝咖啡的容量明顯偏大,有23.84%的產品容量超過400ml,原因有以下兩點。
一是瓶裝咖啡便于即時封口,對快速飲用沒有要求,增加容量還可以給消費者帶來實惠的感覺。二是相對罐裝咖啡,瓶裝口味更淡更薄,除了提神之外,消費者還能滿足解渴需求。
2、風味分布:“絲滑”“香濃”“萃取”“特濃”是最大賣點

通過使對產品名稱進行詞頻統(tǒng)計后,可以發(fā)現(xiàn)“拿鐵”“意式”“摩卡”等類型的咖啡依然是當前即飲咖啡市場的主要風味。
品牌商在設計產品時候往往會采用“絲滑”“香濃”“萃取”“特濃”等字眼來吸引消費者的注意。
需要注意的是,“無糖”也出現(xiàn)在統(tǒng)計前列,說明突出“無糖”這一賣點也逐漸在即飲咖啡市場興起。

統(tǒng)籌|妮可 編輯|金語 視覺|江飛
文章經(jīng)授權轉載自答案 快消智庫。




飲品開店新手必修46講:



—商務咨詢—18339988529(同微信)|17310709150(同微信)
—課程咨詢—
13253329903(同微信)|15736701356(同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