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精品咖啡文化雜志飲品界網(wǎng)冰滴咖啡也稱水滴咖啡、冰釀咖啡,是一種制作咖啡飲品的方式,冰滴發(fā)明于荷蘭,常見的冰咖啡滴濾器由3-4層的玻璃容器架在木座上組成。冰滴式咖啡使用冰水、冷水或冰塊萃取咖啡,這個過程十分緩慢,往往要進行數(shù)小時之久,因此冰滴式咖啡的價格較為昂貴,制作冰滴咖啡建議選用深烘焙咖啡豆為佳,以10秒七滴的慢速滴濾約八至十小時,這種長時間低溫萃取的方式讓咖啡粉百分百浸透濕潤,有效去除苦澀及單寧酸,咖啡呈清澈琥珀色,口感濃郁滑順、不酸澀、不傷胃。

下面分享制作冰滴咖啡需要注意哪些細節(jié),咖啡的選擇、粉的粗細、水粉的比例、水的流速等等,今天這篇文章會講到5個細節(jié)。1、冰滴的咖啡豆制作冰滴咖啡時所使用的咖啡豆一般都會單獨有一個配方,使咖啡更容易萃取出溫暖濃郁的口感;而有很多朋友,包括我們前街咖啡在內,都喜歡用比較好的精品咖啡豆去萃取冰滴咖啡,這樣可以獲取更多的個性風味以及帶著個人偏好的風味。不過由于冰滴咖啡是使用較長時間的冷水滲透萃取,因此個人建議冰滴時的咖啡豆可以選擇風味更強烈一點的咖啡豆,例如肯亞、耶加這類的性格強烈的豆子,還有這樣子萃取出來的咖啡會非常有個性。2、壓平咖啡粉的重要性冰滴咖啡一定要壓粉,很多人不理解為什么冰滴咖啡也要壓粉。在這里,要注意的是,冰滴咖啡壓粉并不是壓結實,而是首先輕輕拍粉,讓濾筒里咖啡粉的結構保持均勻,然后再使用平底粉錘輕輕壓平,這里記得壓粉時要輕輕壓平,而不是像萃取濃縮那樣用力壓實。壓粉時如果壓得過于結實,由于冰滴咖啡不像咖啡機有壓力來萃取,因此容易造成粉層積水,無法過濾咖啡液。并且冰滴的濾紙或濾片一般在底部,不像咖啡濾杯那樣還有透氣凸槽,因此當咖啡粉浸泡到水之后,排氣效果也會受到影響,這時候會造成整個粉餅是不均勻萃取的。

3、預濕使用冰水"預浸泡"其實就類似于手沖中的悶蒸過程,可以提高萃取效果和成品的一致性,在冰滴低溫且過濾形式的萃取情況下,直接冰滴可能造成粉層濕潤不均,部分的咖啡粉萃取過度而另一部分的咖啡粉并未參與到萃取中;

4、使用濾布+濾紙增加水滴與咖啡粉的接觸,而保證萃取均勻為咖啡預留了足夠的預浸透氣空間,萃取出來的咖啡風味更加完整干凈,我們使用濾布+濾紙,在壓平咖啡粉之后,我們建議大家在咖啡粉上蓋上一張濾紙。當水滴落下碰觸咖啡粉的時候,咖啡粉的表面會慢慢背滴出一個小坑,而水流則會順著這個小坑流下去,而不會向四周擴散開來,因此整個粉瓶內的咖啡粉就不會被完整地浸潤,也就造成了萃取的不足,而鋪上一層濾紙則會避免這個情況發(fā)生。

我們對比過不同的冰滴壺形成的水滴狀,并對不同形狀的水滴研究滴落后咖啡粉的吸水方式。我們發(fā)現(xiàn)長形的水滴滴落后,沖擊力會更大,因此咖啡粉是往下浸濕的,這說明表面的咖啡粉,比較容易萃取不足;而圓形水珠滴落后,沖擊力較小,咖啡粉的浸濕方式會沿著四周擴散(如下圖),這表示,圓形水珠會更容易讓整個冰滴咖啡的萃取更均勻。這也意味著,冰滴壺的滴水口型非常重要,能夠滴出圓形水珠的口形是我們優(yōu)先選擇的方案。

5、咖啡的粉水比,為了更恰當?shù)膶哟慰Х榷梗核罕鶋K 比例 1:5:5 我們一般習慣1:10或1:12之間的粉水比。個人覺得在這個區(qū)間的粉水比可以對風味的表現(xiàn)更為恰當,咖啡不會太濃也不會太淡恰到好處。如果習慣給客人配冰塊,那可以稍微濃一點,使冰塊在融化之后的咖啡濃度保持在容易入口的程度,當然,這可以依據(jù)個人口味而定。

以上是制作冰滴咖啡的五個注意因素,最好的風味至少要再放12-24小時。這樣可以使得咖啡的香氣更為出類拔萃。冰滴是一種萃取咖啡的方式,由于冰滴咖啡的耗時比較長,且粉水比較小,所以萃取出來的咖啡原液是會偏濃的。冰滴用豆其實選擇面挺廣的,因此制作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這些關鍵要點:a、使用冰水"預浸泡"其實就類似于手沖中的悶蒸過程,可以提高萃取效果和成品的一致性,在冰滴低溫且過濾形式的萃取情況下,直接冰滴可能造成粉層濕潤不均,部分的咖啡粉萃取過度而另一部分的咖啡粉并未參與到萃取中;b、粉層上部蓋濾布和濾紙也是為了增加水滴與咖啡粉的接觸,而保證萃取均勻;c、落水的速度也非常重要,以10秒七滴的慢速滴濾約6-8小時,低溫的條件以及與咖啡粉的長時間接觸,使得只有小分子風味物質被萃取出來,例如花果香等,那些偏大分子的風味物質,如煙熏味、焙烤味等,則很難被萃取出來,喝起來卻口感更加順滑、馥郁,層次分明,回甘明顯,沒有油膩感覺。d、最終的冰滴將會帶有輕盈干凈的口感,飽滿的香氣和非常持久的余韻,最重要的一點,這個方法整個制作過程平均只需6-8小時,無論在家自己享用還是店鋪出品都更高效率:)最后裝在玻璃瓶里,放冰箱一個晚上,口感更好。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圖片來源網(wǎng)絡,網(wǎng)站部分內容如圖片、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注明出處,但因數(shù)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注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網(wǎng)站聯(lián)系處理,一旦核實我們將立即糾正,由“飲品界網(wǎng)”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