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次大范圍的漲價,會對飲品業(yè)造成什么樣的影響?我采訪了多個供應商、品牌,一起來看——

作者 |國君



茶飲店使用的紙杯和注塑杯,因為塑料粒子、紙張、PE膜的漲價,“單個杯子的成本至少上升2分錢?!睖饘崢I(yè)總經(jīng)理劉偉測算。除了物料和設備,印刷單頁、手提袋、杯套、杯托也都在漲價,以手提袋常用的白卡紙舉例,去年一噸紙的成本4000多元,現(xiàn)在價格已經(jīng)上升到了9000元/噸,而且還很缺貨。其次是制作杯托、杯套的彩色瓦楞紙,一噸也上漲了3000多元。而設備和物料的漲價,對茶飲店的影響還相對滯后,因為茶飲店可以用物料存貨,也可以先將就著使用老設備,還能撐上3~5個月。但每日必須消耗的水果漲價,已經(jīng)讓很多品牌扛不住了。

繼香水檸檬價格翻了4~5倍后,金桔的價格也因為減產(chǎn)一度飆升到了25~30元/斤。最近,西柚、鳳梨也開始出現(xiàn)了大幅度的漲價,其中,“一箱西柚的價格已經(jīng)從去年的90元上下,漲到了近400元?!本觳杪?lián)合創(chuàng)始人惠海豐說。


“一般情況下,設備生產(chǎn)商的毛利維持在25%~35%之間,是可以有微利的,如今在金屬價格全面上調之后,有些產(chǎn)品的毛利已經(jīng)跌倒了20%左右?!睆垏婪治?。而對于制冰機這樣的大型設備,影響更大,益致制冰機創(chuàng)始人王亞雷告訴我:“一臺設備成本上漲10%~15%,按照制冰機3000~100000元不等的售價來看,最高一臺制冰機成本要上升15000元?!逼浯问侨粘J褂玫奈锪希鹤⑺鼙图埍凑漳壳?分/個的價格核算,做10萬個杯子的成本上漲了2000元。除此之外,杯套、杯托、外賣塑料袋、外賣保溫袋、牛皮紙袋等成本均出現(xiàn)了大幅上漲,而這還沒算年前剛剛“吐血”換上的PLA吸管。

“讓品牌覺得最痛的,還是每日必用原料的漲價?!被莺XS告訴我。據(jù)悉,眷茶使用的進口芝士,因為國際貿(mào)易的不穩(wěn)定,5公斤大包裝常常缺貨,只能使用1公斤小包裝,盡管供應商在長期合作的基礎上,已經(jīng)給予了極大的優(yōu)惠價,但小包裝還是要貴出35%的價格,合到一杯奶蓋茶上,成本要上升0.6-0.7元。更痛的是水果價格上漲,對于水果茶出杯量高的品牌,檸檬、金桔、鳳梨、西柚等常用水果的大幅漲價,讓利潤本就不高的水果茶,已經(jīng)到了毛利的報警線。

據(jù)惠海豐測算,在進口原料、水果、奶制、包材都十多種常用品都漲價后,目前眷茶平均單杯成本要上漲3%~4%,以眷茶大眾點評上顯示的18元單杯價格計算,平均一杯產(chǎn)品成本最高要增加0.72元。
雖然品牌可以采取產(chǎn)品架構調整、主推款更換的方式,讓原料上漲的品類減少單量,但這種調整的彈性是有極限的,幅度太大會傷害到消費者。漲價已經(jīng)是很多品牌不得不面臨的選擇。


大型供應商,目前因為工廠有存貨,或有部分原料儲備,或現(xiàn)金流充裕,盡管有些產(chǎn)品毛利已經(jīng)跌到了盈虧線上,但大部分都表示“暫時不會漲價”。但如果原料持續(xù)、長期上漲,未來并不好預測。對于成立晚,實力弱的供應商來說,本身依靠價格優(yōu)勢還能搶到一些市場份額,如今成本上升后,資金實力薄弱的中小企業(yè),自身沒有消化風險的能力,不少供應商表示,此次漲價,很可能是一次供應商的洗牌。像很多老板在朋友圈感慨的那樣,一定時期內(nèi),原料漲價是必然的,下半年持續(xù)漲價的可能性更大,而且會更明顯地映射到終端品牌身上,“真正的漲價還沒開始”。


作為單杯10~20元價格帶的代表,1點點的茶葉、乳制品、小料都使用的是品質相對較好的,面對原料的上漲,漲價也在情理之中。而新茶飲消費者,不少是價格敏感性顧客,一款產(chǎn)品1~2元的價格上漲,很可能就會把一些顧客勸退。目前,大部分品牌均未出現(xiàn)漲價情況。可以預見,在短期內(nèi),茶飲行業(yè)會呈現(xiàn)“倒掛現(xiàn)象”——一方面,供應鏈端價格上漲,另一方面,飲品價格漲幅不明顯。而原料、物料價格的長期看漲,受傷最深的一定是外賣。因為相比堂食,外賣的毛利更低,利潤結構更脆弱。

其次是低客單價品牌的洗牌。會對依靠低成本運作模式的品牌造成很大打擊。當原料上漲,各方面成本都升高時,這些品牌不得不依靠漲價來維持成本,也因此喪失了自己最有力的低價優(yōu)勢。
行業(yè)資深從業(yè)者表示:“這次漲價,對于20元以上價格帶的品牌來說,影響沒有那么大,其實影響最大的是區(qū)域小品牌,比如有3~10家店的小型品牌,本身他們一杯水果也也就賣10塊左右,毛利本身就不高,抗風險能力也弱?!?br />

在消費升級的過程中,價格在波動中上升是必然的歷史趨勢。原料漲價是周期性會發(fā)生的事情,是飲品品牌們必然要面臨的一次大考。不管是供應端還是品牌端,不要自亂陣腳,必須要重視這次漲價,重視精益生產(chǎn)、精益管理,以及對門店的深耕、對內(nèi)功的修煉、對新的利潤空間的探索。適當“倒逼”自己,也是一種求生的方式。


文章為咖門原創(chuàng),未經(jīng)授權嚴禁轉載。


茶飲品牌精細管理,從培養(yǎng)運營高管開始,運營高管養(yǎng)成計劃第2期開課了!
長按下圖二維碼了解課程詳情:


飲品店開發(fā)選址實戰(zhàn)2講:



—商務咨詢—18339988529(同微信)|17310709150(同微信)
—課程咨詢—
13253329903(同微信)|15565053720(同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