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此精妙的定位已經(jīng)將星巴克“人格分裂”的本質暴露無遺。與其把星巴克定義成咖啡館,倒不如說它是個咖啡便利店,選擇買完就走的顧客遠比在店內享用的多。
星巴克是如何做到“趕走”客人,提高翻臺率的?近期進行的一項調查中,隨機問詢了10名顧客,選擇星巴克的原因一致為出于方便和品牌認同。星巴克的一位咖啡師說,據(jù)他觀察,顧客在店里停留時間通常不會超過1個小時。但他認為并非店內人員在催顧客走,來買咖啡的多是上班族和學生,本身比較繁忙,不會停留多久。不過有的服務人員表示,如果有顧客久坐,就會根據(jù)一個時間段,主動向顧客提問‘是否還需要其他產(chǎn)品或服務’。
咖啡店主要做一名經(jīng)營者 而不是文藝客。很多心懷文藝夢想的本土咖啡店主,都被星巴克塑造的休閑理念帶到了溝里。很多經(jīng)營咖啡店的人追求文藝定調,忘了自己是在開店。行業(yè)中有不少人不計成本地投入情懷,打造閑暇時光。結果是,一個可以讓顧客‘一杯咖啡一下午’的店,很有可能付不出下個月的房租。
翻臺率對咖啡店盈利非常重要。對于一家咖啡店來說,租金和人工成本是硬性的,單杯咖啡的成本是一定的,所以銷量決定了利潤率。
事實上,星巴克趕人的“壞招數(shù)”早就是零售業(yè)公開的秘密?!靶前涂酥皇亲隽艘粋€經(jīng)營者應該做的事。”星巴克的這些做法在零售行業(yè)是通用的。在超市中,如果顧客較少時,通常會播放舒緩的音樂,而顧客集中時,則會放節(jié)奏很快的音樂讓人不由自主加快進度。
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 “引用自:XXX(非國際咖啡品牌網(wǎng))”的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系本站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信息傳遞,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