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說個在咖啡館分量不算大、甚至常被忽視,卻很容易貢獻營業(yè)額的存在——咖啡館推出的周邊產品。
咖啡館周邊,把東西賣出去的同時,也承擔著呈現(xiàn)品牌概念的重要功能。
今天提供3個不同類型咖啡館賣周邊的思路,參考一下,你的店里究竟應該賣什么?
一、星巴克:用logo“綠刷品牌存在感”
對已經有影響力的品牌來說,賣周邊,其實就是在賣“l(fā)ogo”。
在星巴克西雅圖的周邊商品門店StarbucksCoffeeGearStore,有不少直接打上星巴克logo的周邊產品。
這家門店在周一至周五的正常工作時間開門,雖然是設在總部大樓內部,它也面向公眾開放。
店內銷售的產品包括絨線帽鴨舌帽、T恤衫、毛絨玩具、圓珠筆、鑰匙扣等等。


除了基本都會出現(xiàn)的Starbucks字符,這些周邊產品最醒目的是使用了識別度相當高的星巴克logo綠。
想一想,其實如今很多人都已經能一眼識別星巴克綠了,如果繼續(xù)借顏色來傳播自己,必定會是有效的。
與此同時,這些周邊產品覆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大概這也是星巴克想說的,要在任何時刻想到它哦。

很顯然,消費者買這些顏值并不算高、性價比也未必有競爭力的周邊,更多的動力出于對星巴克的追捧,而一旦消費者將這些產品帶出去用,又是新一重的營銷,這是品牌勢能間的相互影響。
二、樹墩城:用“藝術”打造文藝氣質咖啡
在賣周邊這件事上,如果說星巴克是一個普通青年,那么和品牌特性相匹配的,名列美國精品咖啡頭名的樹墩城推出的周邊產品風格更像個文藝青年,他的大部分產品都充滿了文藝氣息。
雖然樹墩城也會用logo色棕色體現(xiàn)存在感,但它的周邊商品還是圍繞著咖啡來的。
比如這樣一套售價185美元(約1270元)的組合,帶有2個設計感強烈的樹墩城瓷杯子、1個迷你型Porlex磨豆機、一臺愛樂亞、一個手提包和一袋咖啡豆。

另外,樹墩城展示logo的方式也相對藝術感,比如就算出現(xiàn)大logo也是美化了一番的:

在目前銷售的周邊商品中,唯一一個跟咖啡關系不那么緊密的可能就是這個帆布袋了,這也是迎合文藝特色吧。

三、Seesaw咖啡:借大品牌的消費勢能
對于知名度還不夠的品牌,通過“蹭”大牌做周邊,是增加品牌勢能的好方式。
成立五年的Seesaw會推一些跟咖啡相關的產品做周邊,其最大的特點是選擇和成熟的品牌合作,然后打上自己的logo。在周邊產品的配色上,它也遵循了logo配色的宗旨,都是黑白灰這些清淡的風格。

比如,它的冰滴咖啡禮盒中內含一只日本iwaki冰滴壺,這是一家1976年成立的老牌餐具、廚具公司。

隨行杯合作的品牌就更有名一些了,是澳洲的KeepCup,如今已經成為了國內咖啡圈的網紅產品。
而不銹鋼保溫保冷壺更是直接和大多數(shù)人入門精品咖啡時就了解的日本品牌Hario合作。

從效果上來說,在成熟品牌的帶動下,這些seesaw周邊也具備了更強的消費驅動力,是普及咖啡也推廣自己的不錯手段。
綜上,不難看出,咖啡館賣周邊的基本思路為:成熟的大牌賣LOGO,文藝的品牌賣情懷,嶄新的品牌蹭大牌。
對于大部分咖啡館而言,在店里賣周邊是常態(tài):
普通版的賣杯子、咖啡機、咖啡豆等,一切圍繞咖啡;進階版的有筆記本、帆布袋、甚至相關課程,只要與咖啡館調性不違和的,都會有店來搞一搞;再高級可能是店主自己的攝影作品、做的畫,多以藝術類產品為主。
風格上與咖啡館調性不違和,顏值、功能或品牌屬性總要有一項承擔得起價格,這樣出品的周邊產品不會難賣。但一如上面幾個案例,匹配咖啡館定位,還可以開發(fā)更多目的和功能。
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 “引用自:XXX(非國際咖啡品牌網)”的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系本站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信息傳遞,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